|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第160行: |
第160行: |
| | | | | |
| |<font color="red">已废止</font> | | |<font color="red">已废止</font> |
| |}
| |
|
| |
| == 2. 北京市实验动物地方标准 ==
| |
| === 2.1 现行有效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序号
| |
| !标准号
| |
| !标准名称
| |
| !发布日期
| |
| !实施日期
| |
| !状态
| |
| |-
| |
| |1
| |
| |DB11/T 1804-2020
| |
| |实验动物 繁育与遗传监测<ref name="DB11-T遗传">DB11/T 1804-2020 实验动物 繁育与遗传监测,2020年12月24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文件:DB11-T_1804-2020_实验动物_繁育与遗传监测.pdf]]</ref>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2
| |
| |DB11/T 1805-2020
| |
|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ref name="DB11-T病理学">DB11/T 1804-2020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2020年12月24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文件:DB11-T_1805-2020_实验动物_病理学诊断规范.pdf]]</ref>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3
| |
| |DB11/T 1806-2020
| |
| |实验动物 寄生虫检测<ref name="DB11-T寄生虫">DB11/T 1804-2020 实验动物 寄生虫检测,2020年12月24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文件:DB11-T_1806-2020_实验动物_寄生虫检测.pdf]]</ref>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4
| |
| |DB11/T 1807-2020
| |
|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ref name="DB11-T环境条件">DB11/T 1804-2020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2020年12月24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文件:DB11-T_1807-2020_实验动物_环境条件.pdf]]</ref>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5
| |
| |DB11/T 1808-2020
| |
|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ref name="DB11-T配合饲料养">DB11/T 1808-2020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2020年12月24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file:DB11-T 1808-2020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pdf]</ref>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6
| |
| |DB11/T 1809-2020
| |
| |实验动物 微生物检测<ref name="DB11-T微生物检测">DB11/T 1809-2020 实验动物 微生物检测,2020年12月24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文件:DB11-T_1809-2020_实验动物_微生物检测.pdf]]</ref>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7
| |
| |DB11/T 1457-2017
| |
| |实验动物运输规范
| |
| |2017-09-14
| |
| |2018-01-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8
| |
| |DB11/T 1458-2017
| |
| |实验动物生产与实验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 |
| |2017-09-14
| |
| |2018-01-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9
| |
| |DB11/T 1734-2020
| |
| |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技术规范
| |
| |2020-06-30
| |
| |2020-10-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10
| |
| |DB11/T 1717-2020
| |
| |动物实验管理与技术规范
| |
| |2020-03-24
| |
| |2020-07-01
| |
| |现行有效
| |
| |}
| |
| #
| |
|
| |
| === 2.2 已废止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序号
| |
| !标准号
| |
| !标准名称
| |
| !发布日期
| |
| !实施日期
| |
| !状态
| |
| |-
| |
| |1
| |
| |DB11/T 1804-2020
| |
| |实验动物 繁育与遗传监测<ref name="DB11-T遗传" />
| |
| |2020-12-24
| |
| |2021-04-01
| |
| |<font color="red">已废止</font>
| |
| |-
| |
| |2
| |
| |DB11/T 1125-2014
| |
| |实验动物笼器具
| |
| |2014-11-13
| |
| |2015-03-01
| |
| |<font color="red">已废止</font>
| |
| |-
| |
| |3
| |
| |DB11/T 1126-2014
| |
| |实验动物垫料
| |
| |2014-11-05
| |
| |2015-03-01
| |
| |<font color="red">已废止</font>
| |
| |}
| |
|
| |
| 2.3 有更新版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序号
| |
| !标准号
| |
| !标准名称
| |
| !发布日期
| |
| !实施日期
| |
| !状态
| |
| |-
| |
| |1
| |
| |DB11/T 1461.3-2017
| |
| |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控制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统一更新到 #2.1 现行有效
| |
| |-
| |
| |2
| |
| |DB11/T 1461.2-2017
| |
| |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控制 第2部分:实验用牛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3
| |
| |DB11/T 1461.1-2017
| |
| |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控制 第1部分:实验用猪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4
| |
| |DB11/T 1460.3-2017
| |
| |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5
| |
| |DB11/T 1460.2-2017
| |
| |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6
| |
| |DB11/T 1460.1-2017
| |
| |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7
| |
| |DB11/T 1459.3-2017
| |
|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8
| |
| |DB11/T 1459.2-2017
| |
|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2部分:实验用牛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9
| |
| |DB11/T 1459.1-2017
| |
|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9年10月25日
| |
| |-
| |
| |10
| |
| |DB11/T 1464.5-2018
| |
|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1
| |
| |DB11/T 1464.4-2018
| |
|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2
| |
| |DB11/T 1463.5-2018
| |
|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3
| |
| |DB11/T 1463.4-2018
| |
|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4
| |
| |DB11/T 1462.5-2018
| |
|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5
| |
| |DB11/T 1462.4-2018
| |
|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6
| |
| |DB11/T 1461.5-2018
| |
| |实验动物 繁育与遗传监测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7
| |
| |DB11/T 1461.4-2018
| |
| |实验动物 繁育与遗传监测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8
| |
| |DB11/T 1460.5-2018
| |
| |实验动物 寄生虫检测与评价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19
| |
| |DB11/T 1460.4-2018
| |
| |实验动物 寄生虫检测与评价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20
| |
| |DB11/T 1459.5-2018
| |
| |实验动物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 第5部分:实验用长爪沙鼠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21
| |
| |DB11/T 1459.4-2018
| |
| |实验动物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 |
| |2018/9/28
| |
| |2019年1月1日
| |
| |2018年10月29日
| |
| |-
| |
| |22
| |
| |DB11/T 1464.3-2017
| |
|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3
| |
| |DB11/T 1464.2-2017
| |
|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第2部分:实验用牛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4
| |
| |DB11/T 1464.1-2017
| |
| |实验动物 环境条件 第1部分:实验用猪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5
| |
| |DB11/T 1463.3-2017
| |
|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6
| |
| |DB11/T 1463.2-2017
| |
|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第2部分:实验用牛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7
| |
| |DB11/T 1463.1-2017
| |
|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第1部分:实验用猪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8
| |
| |DB11/T 1462.3-2017
| |
|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29
| |
| |DB11/T 1462.2-2017
| |
|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 第2部分:实验用牛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30
| |
| |DB11/T 1462.1-2017
| |
|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 第1部分:实验用猪
| |
| |2017/9/13
| |
| |2018年1月1日
| |
| |2017年10月17日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