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V: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69行: | 第69行: | ||
== 小鼠与LCMV == | == 小鼠与LCMV == | ||
在《GB 14922-2022 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中,LCMV被列为必检项目,要求阴性<ref>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3-07-01. 《GB 14922 -2022 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 中国. </ref>。 | |||
== 宿主及传播途径== | == 宿主及传播途径== |
2025年4月17日 (四) 10:02的版本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的危害分类和等级
LCMV,全称为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中文名为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 分类:有包膜的RNA 病毒
- 种属:属于砂粒病毒科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1]的第67和第131号,分别写明了2种病毒名称的危害程度分类和实验活动所需实验室等级。见下表。
序号 | 病毒名称 | 危害程度分类 | 实验活动所需实验室等级 | 运输包装分类f | 备注 | ||||||||
中文名 | 英文名 | 分类学 | 病毒 | 动物感染实验b |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c | 灭活材料的操作d |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e | A/B | UN | ||||
67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嗜神经性的)病毒 |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neurotropic) virus | 沙粒病毒科 | 第二类 | BSL-3 | ABSL-3 | BSL-2 | BSL-1 | BSL-1 | A | UN2814 | ||
131 |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亲内脏型) |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 沙粒病毒科 | 第三类 | BSL-2 | ABSL-2 | BSL-2 | BSL-1 | BSL-1 | B | UN3373 |
LCMV 的历史简述
LCMV于1933年由查尔斯·阿姆斯特朗在圣路易斯分离出,最初与流行性脑膜炎并无关联,但已证明是非细菌性脑膜炎的原因之一。
1996年,彼得·多尔蒂(Peter Doherty)和罗尔夫·辛克纳格尔(Rolf Zinkernagel)因其在LCMV研究中的合作,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适应性免疫应答和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通过对小鼠T细胞的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必须识别外源抗原与MHC抗原的复合物才能有效摧毁感染的细胞。通过铬释放细胞毒性实验,证实病毒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只能攻击携带相同MHC分子的细胞。这一发现揭示了免疫系统中MHC的重要性。
LCMV感染性实验
现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病株有2种,分别是LCMV Armstrong(53b病毒株)分別以Armstrong用于建立急性感染模式,以及LCMV-Clone 13为建立慢性感染模型时使用[2]。
小鼠与LCMV
在《GB 14922-2022 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中,LCMV被列为必检项目,要求阴性[3]。
宿主及传播途径
LCMV 的自然宿主是实验及野生小鼠,大多数的啮齿动物都易感,地鼠对这个感染尤其敏感,大鼠具有天生的抵抗力[4]。
LCMV 可能通过接触唾液、鼻分泌物或尿液传播。免疫健全动物自然感染后,仅离乳前感染的地鼠和小鼠排毒。地方性鼠群的感染,大部分是子宫内感染的。
临床症状及病变
实验小鼠感染LCMV 主要取决于年龄,病毒株和接触途径。自然感染的小鼠一般没有症状,在子宫内感染的动物对病毒具有抗性, 这导致全身性的、持续的亚临床感染。由于这种感染影响全身,子宫感染的动物往往是矮小的。在成年鼠体内,经过一周的潜伏期后, 实验感染会导致一种急性免疫介导性疾病。LCMV 自然感染的病变不明显,最有可能在老龄动物群中发现这些病变,包括典型的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及肝脏,肾上腺,肾, 肺内淋巴浸润)、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
小鼠感染LCMV后的清除
如果诊断有LCMV 感染,所有的动物群应该进行安乐死。如果感染的来源是细胞系或者是肿瘤移植物,这些东西都应该被销毁。然后清洁消毒动物设施。
LCMV 是有包膜病毒,它对清洁剂、消毒剂、干燥剂和乙醇、紫外线敏感,在环境中的感染不会持续很长时间。LCMV易被大多数洗涤剂和消毒剂杀死,包括1%的次氯酸钠,70%的乙醇,2%的戊二醛和甲醛。在pH=5.5以下和pH=8.5以上,感染的有效性迅速下降。
LCMV 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所以剖腹产不是最佳净化方案,建议使用IVF-ET(IVF加胚胎移植方法)净化。
LCMV 感染雌性动物的生殖细胞,也可能传染精液。如果胚胎移植被用来净化种群,那么这些动物应该采取PCR 对任何持续感染的动物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版,国卫科教发〔2023〕24号。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b6b51d792d394fbea175e4c8094dc87e
- ↑ Matloubian, M. et al., (1993)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macrophage tropism and viral persistence: importance of single amino acid changes in the polymerase and glycoprotein of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J. Virol. 67, 7340-7349
- ↑ 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3-07-01. 《GB 14922 -2022 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 中国.
- ↑ Percy DH, Barthold SW. Pathology of Laboratory Rodents and Rabbits.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