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GB 14922-2022 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来自LabAnimalWiki

ICS 65.020.30

CCS B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922-2022

代替 GB 14922.1-2001,GB 14922.2-2011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Laboratory animal-Microbiological and parasitical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2022-12-29 发布 2023-07-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14922.1-2001《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和 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与 GB 14922.1-2001和 GB 14922.2-2011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各等级动物的概念(见第3章,GB 14922.1-2001 的第3章,GB 14922.2-2011 的a)第3章);

b) 删除了清洁级动物的术语和定义(见 GB 14922.1-2001 的 3.2,GB 14922.2-2011的 3.2);

c)删除了清洁级动物分类(见 GB 14922.1-2001 的第4章,GB 14922.2-2011的第4章);

d)小鼠、大鼠病原菌项目中删除了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皮肤病原真菌(Pathogenic dermal fungi)的检测项目(见GB 14922.2-2011的表1);

e)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和免病原菌项目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更改为必要时检测项目(见表1、表2,GB14922.2-2011的表1、表2);

f)小鼠、大鼠病原菌项目中大肠埃希菌[0115a,C,K(B)Escherichia coli O115 a,C,K(B)]更改为啮齿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rodentium)(见表1,GB 14922.2-2011的表 1);

g)小鼠、大鼠病桶项目中删除了小鼠腺病毒 Mouse Adenovirus(Mad)(见 GB 14922.2-2011 的表4);

h)小鼠、大鼠病毒项目中将鼠痘病毒 Ectromelia Virus(Ect.)更改为必要时检测项目(见表 4h)GB 14922.2-2011的表 4);

i)小鼠、大鼠病毒项目中大鼠冠状病毒/大鼠涎泪腺炎病毒[Rat Coronavirus(RCV)/Sialoi)dacryoadenitis Virus(SDAV)]更改为必要时检测项目(见表 4,GB 14922.2-2011 的表 4);

j)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和免寄生虫项目中删除了免脑原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见i)GB 14922.1-2001的表1、表2);

k)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和免寄生虫项目中卡氏肺孢子虫 Pneumocystis carinii 更改为肺孢子菌属 Pneumocystis spp.列人病原菌检测项目(见表1、表2,GB 14922.1-2001的表1、表2);

l)针对免疫缺陷小鼠的检测项目增加了牛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bovis)和诺如病毒(Norovirus)(见表1、表4);

m)豚鼠、地鼠和免病原菌项目中删除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皮肤病原m)真菌(Pathogenic dermal fungi)和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见GB 14922.2-2011的表 2);

n)猴痘病毒名称由 Simian Pox Virus(SPV)更改为 Monkeypox Virus(MPV),并更改为必要时检测项目(见表6,GB 14922.2-2011的表 6);

o)增加了选取哨兵动物作为检测用动物(见8.3.1);

p)更改了必须检测项目(见 8.4.1,GB 14922.2-2011 的 8.4.1);

q)更改了必要时检测项目(见 8.4.2,GB 14922.2-2011 的 8.4.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4 年 1月首次发布为 GB 14922.1-1994,2001 年第一次修订;

——1994 年1月首次发布为 GB 14922.2-1994,2001年第一次修订,2011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修订将 GB 14922.1-2001、GB 14922.2-2011 合并为 GB 14922-2022。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等级分类、监测指标和项目、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要求,描述了监测方法、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免、犬和猴等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26(所有部分)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方法)

GB/T 18448(所有部分)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CV)anima

普通动物

不携带所规定的对动物和(或)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3.2 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F 动物

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大和(或)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3.3 无菌级动物 germ free(GF)animal

无菌动物

动物体内无可检出任何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4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等级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寄生虫等级分类包括普通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无菌级动物。

5 监测指标和项目

5.1 外观指标

实验动物外观应健康、无异常。

5.2 病原菌监测项目

病原菌监测,应对表1、表2和表3指标项目进行检测。

5.3 病毒监测项目

病毒监测,应对表4、表5和表6指标项目进行检测。

5.4 寄生虫监测项目

寄生虫监测,应对表7、表8和表9指标项目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