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唐菖蒲伯克氏菌[1][2][3][4](模板:Sn)又称-{zh-cn:唐菖蒲伯克氏菌;zh-tw: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5]。其主要为植物病原菌,但可以与植物和真菌共生[6],亦可能对人类造成伺机性感染,存在于土壤、水、根际及多种动物体内。这种细菌可合成模板:Le、邦克列酸、模板:Le等数种抑制物质或毒素[7][8][9][10],这些分子可能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发生拮抗作用。唐菖蒲伯克氏菌中一种生长在椰子果肉上的模板:Tsl,会产生呼吸毒素——邦克列酸,食用后会抑制粒线体中电子传递链的ATP-ADP exchange ,终止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可能导致人类致命中毒。
命名
唐菖蒲伯克氏菌有许多旧称或异名,如: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ocovenenans)、划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rginata)、椰毒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ocovenerans)等。伯克氏菌属细菌原归属于假单胞菌属,后来因rRNA序列的研究发现其差异,与其他六个属一起自假单胞菌属分拆,独立归类为伯克霍尔德菌属[11]。在伯克氏菌属中,唐菖蒲伯克氏菌与模板:Link-en(包含十种物种,皆为植物病原菌)关系最接近,也常与该菌群的种类混淆。唐菖蒲伯克氏菌有多种模板:Link-en,如 B. g. pv. gladioli、B. g. pv. alliicola、B. g. pv. agaricicola、B. g. pv. cocovenerans 等。其中 gladioli 导致唐菖蒲腐烂、allicola 导致洋葱鳞茎腐烂、agaricicola 导致蘑菇软腐病、cocovenerans 则使椰子果肉变质[12]。
鉴定
伯克氏菌为可移动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好氧的杆菌,过氧化氢酶检测与脲酶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不形成内孢子,它们可在马康基氏琼脂上生长,但不能发酵乳糖。唐菖蒲伯克氏菌与其他种伯克氏菌的区别是其氧化酶测试结果阴性[5]、模板:Link-en结果为阴性、棕色环试验结果为阴性、模板:Link-en测试结果则为阴性。[13]PCR可用于在分子层次上鉴别不同的伯克氏菌属物种,一般以16S或23SrDNA的序列差异区分物种。[14]
病理学
植物
唐菖蒲伯克氏菌是洋葱、唐菖蒲、鸢尾中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唐菖蒲的球茎与叶浸水腐烂,并出现边缘带黄色的棕色病斑,病斑一段时间后会脱落,造成孔洞,另外本种菌感染还可造成叶鞘(leaf sheath)褐变,以及根、茎和花瓣等部位也可能枯萎腐烂,最终全株皆可能凋萎[6][15]。
人类
对人类而言,唐菖蒲伯克氏菌是机会致病菌,常发生于医院内感染。少数情况下这种菌可感染囊性纤维化患者,造成严重的肺部感染[6]。唐菖蒲伯克氏菌也可以感染肉芽肿患者的呼吸道。在肺移植过程中,这种细菌的感染可能导致菌血症与严重的伤口感染,最终可能致命[16];但其主要致病机理为污染食物后代谢出剧毒的邦克列酸,可抑制呼吸作用中,电子传递链最终阶段的ATP-ADP exchange ,终止细胞获得能量,进而损伤肝肾功能,造成严重食物中毒。在2015年莫桑比克啤酒中毒事件中,死者饮用的自酿啤酒便是由被这种细菌污染的玉米粉酿成[17]。
参考文献
- ↑ 模板:乐词网
- ↑ 模板:术语在线
- ↑ 陆仲烟, et al. "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30.6 (2013): 87-90.
- ↑ 杨庆辉(2011)。抗生素老药新用之趋势。台湾医学,15(4),398-406。https://doi.org/10.6320/FJM.2011.15(4).08
- ↑ 5.0 5.1 模板:Cite book
- ↑ 6.0 6.1 6.2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book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web
- ↑ 模板:Cite journal
- ↑ 模板:Cite news